在我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会说一些不经意的话,让我们小小心灵受到伤害,大家还记得那些话吗?今天的今天一些儿童心理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恐惧家长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大家尽量少说,最后做到不说哦!
1、“傻瓜、没用的东西。”
错误之处: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用难听的话语数落孩子。
这样做的坏处: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该怎么做:不论孩子再怎么不对,事情再怎么完成得不好,也绝不能贬低孩子的人格,用侮辱性的话语数落孩子。孩子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让他记住犯错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这是建立孩子自信的好时机,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你简直是个废物。”
错误之处:同样是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让孩子自信降到最低点。
这样做的坏处: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该怎么做: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呵斥和嘲笑不是一个好家长应该拿来对待孩子的态度,但是现实中犯错的例子比比皆是。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错误之处:用一种讽刺和轻蔑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感觉父母的蔑视,容易造成自卑。
该怎么做: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通过一项调查,总结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最容易踏入以下七个不益孩子成长的禁区,家长最好牢记好妈妈的7种禁忌语言,尽量避免说出这些话。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错误之处:没有冷静下来,就用粗暴的语言对孩子发脾气。
这样做的坏处: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你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情绪。但是,他还弄不清,你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你发脾气的时候,他虽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该怎么做:换个角度想想看,让自己冷静下来。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错误之处:太过于严厉和专制,把话说死又不给理由,让孩子没有还口的余地。
该怎么做:严格要求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凡事都有个“度”。实际上,老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母亲大多属于完美主义者。她们批评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还没有尽力呢。而家长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渐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以心理上不断地作出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有的时候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多么不快,过于严厉的妈妈只是孩子最不欢迎的家长的一种。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错误之处:威胁恐吓类言语。类似的话还有“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让你去喂狼”等。
这样做的坏处:这类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扬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
该怎么做:父母要取信于孩子,对孩子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要乱许愿,承诺要兑现。父母对孩子要宽容,要体谅。要允许孩子有缺点,给孩子自省改过的空间。这两点能够使父母在孩子心里树立起权威,而又不让孩子感到害怕。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错误之处: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对象进行沟通。
替代语言:“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该怎么做: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其实,同样的意思,家长用不同的语言和口气说出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错误之处:把孩子当作“弹簧”,认为只有多给些压力,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力量。
该怎么做:把孩子当作“弹簧”,不是很妥当。人都有惰性,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前进,但压力过度容易导致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有些父母担心表扬会让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严格要求更重要,实际上对孩子任何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赞扬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特别反感家长对他说:“你本来还能做得更好、考得更高……”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错误之处:夸大自己的感受,以“威胁”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负罪感。
该怎么做:要让孩子自信,家长自己首先要表现得非常自信和坚强,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
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们总是那么好学而又非常容易被感动,他们期待家长的指导、鼓励,但他们更希望妈妈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关键在于家长。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错误之处:因为一件事没做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贬低孩子的人格。
类似表达方式:“你又把饮料弄泼了,你不会好好拿杯子吗?你怎么就这么笨?”
该怎么做:这些会给他们带来羞愧感,孩子还会因此惧怕受到惩罚,要知道学龄前儿童出现各种状况是常见的事,必须记住,孩子们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
给宝宝送礼物 真的有必要吗?01-19
宠爱孩子的11个表现 你中了几个?01-19
帮孩子做好学前准备 你做对了吗01-19
再孕后如何与大孩子沟通?01-19
教宝宝学说话的三错误态度01-19
多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01-19
培养孩子勇气的八种方法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