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就要发挥其中的作用,好好的和母亲、媳妇沟通,起到一个双面胶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不是每对夫妻都有能力搬出大家庭,另辟小爱巢;也不是每个独立的小家庭,都可以避免与父母同住。父母本是年轻夫妇很好的支持与后盾,但往往温馨的两代关系会被天下最常见的婆媳之争打破。这时的丈夫,面临着如何从两个都爱的女人中做取舍的难题。他该怎么办?
丈夫的沟通最重要
“原以为到了五十岁,一切底定,只等着孩子个个有好定所,没想到子沅(女儿)死了,子湘(儿子)虽不说,我却知道他是恨我的,你也恨我吧?素素,没有我,你和子湘不会有今天这种局面……”齐老太太感慨地对已离婚的儿媳妇说。
素素看着曾百般折磨她的婆婆,坦承自己的确恨过,却也说道:“奶奶,我们两个不投缘。在这个家的时候,你使我非常非常不好过。而我也让你不高兴,连带的,我们两个人的不高兴,更使子湘夹在其间痛苦不堪……。但现在都过去了,子湘将来再娶,也许会是一个让你喜欢的女人。”
擅于处理男女关系的女作家廖辉英在长篇小说《盲点》中,用20万字洋洋洒洒写出了恼人的婆媳关系。到书的末尾,已经离异的媳妇和不再是婆婆的两个女人,反而能促膝长谈,说出心里的话。
或许真如廖辉英在书里最想传达的: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盲点。寡母婆婆的盲点就是无法接受另一个女子与儿子建立亲密关系;而媳妇是无法逢迎一个强势又不爱她的长辈;至于儿子,则是不敢说出自己的心声,一直逃避,最后深深伤害身边最亲近的两个女人。
这样的盲点,普遍存在于现实家庭生活中。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心理系副教授孔祥明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姻亲关系中,婆媳间的问题最多。“不过,婆媳问题绝不是两个女人的战争,夹在中间的男人的态度与处理方式才是关键。”多年研究婆媳关系的孔祥明说。
孔祥明从许多案例中看到同样的规律,如果有儿子在适当的时间、场合,用适合的方式疏通,就有助于减少婆媳间的误会,缩短她们揣摩适应的时间。相比之下,儿子放任不管、逃避或是采取一面倒的态度,则容易使双方的误会加深,冲突扩大。
与父母同住要提前准备
要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不仅是个能不能尽孝道的问题,更多的是众多关系处理的问题。
在台湾积极推广自然养生与饮食的陈怡魁博士说,跟家人住在一起,男人要实际地想想,自己的妈妈和太太在观念或生活习惯上会不会差异太大?共同生活是否会带来严重的不适或摩擦?
陈博士结婚时就曾想过这个问题。当他预计传统的母亲无法爱上不会做家事的女友时,便巧妙地告诉母亲:“我认识一个好女孩,想结婚了,但女孩的命会和你相克,所以最好不要住在一起。”疼儿子的母亲一听是为她好,最后还是依了他。婚后在他的牵线下,太太和婆婆终于很好地相处了。
因此,台湾飞越心理与婚姻咨商中心负责人朱玲亿建议,在跟父母同住前,丈夫一定得充分了解和评估妈妈与太太的性情与生活习惯,最好婚前就先多来往走动,让彼此有机会多了解对方,建立情谊。
有矛盾时如何处理
无论婚前沟通得多么好,真正住在一起时,仍难免勺子碰锅沿。朱玲亿建议,这时“除了倾听,也要先了解对方观点,再适度做些解释、讲好话。”
例如,当妈妈抱怨媳妇周末竟睡到中午才起床时,儿子可以在听完后先说:“妈妈,你们那个时代的人比较勤劳,我们比不上你们。”这是先认同母亲的价值观,之后再稍微为太太解释一下,如“她这个星期工作比较累”。
朱玲亿认为,丈夫就像天平,要随时加减砝码让两端平衡,而不是让一边倾斜。沟通时要选合适时机,否则会让婆媳关系愈来愈糟。
婆媳相处 5个解不开的难题01-22
如何避免婆媳矛盾 中国好婆婆的标准01-22
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有哪些?01-22
八个秒招让你婆婆乐开花01-22
这样的“丑媳妇”婆婆也会喜欢01-22
婆媳和睦相处的4个原则01-22
开明的婆婆主动让我们的孩子跟我姓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