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最容易忽视的那些错误

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1-19 23:11:51 来源:太平健康网

  转眼我家小小包同学已经3岁多了,迷你包同学也快8个月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阅读了上百本育儿书籍,每天和上百个妈妈互动,回答各种育儿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很多妞在育儿的方法上存在偏差,对知识点理解的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而且很多妈妈都存在相同的问题,为了让更多妞儿少走弯路,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三年育儿经验的累积,对,没错!整整三年,这里面的很多要点育儿书都不会告诉你,建议你耐心看完,必有收获。

  写到这想起了韩寒那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道理其实都是对的,错就错在,你以为你明白了,其实你不懂!

  下面列出了我总结的那些育儿误区,还有正确的应对方法,文章较长,深吸一口气,let'sgo!

  用否定的句式,与孩子沟通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比如你对宝宝说“不要往墙上画画”,那么十有八九他会继续往墙上画,如果你觉得是宝宝在故意气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为小宝宝是不能准确的理解否定句式,但是他理解往墙上画这几个字.....所以后果可想而知。

  正确的方法就是对他们说“宝宝,小鸟应该在纸上画才好看,来妈妈和你一起画”,然后演示给他们看。

  所有事都盲目征求孩子的意见

  妈妈都想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这本身是没错,但是也要分年龄分场合,什么事情都盲目的征求孩子意见是错误的。

  1、不需要询问的事,直接给出答案

  比如饭做好了,很多妈妈会说“宝宝饭已经做好了,想不想吃饭”,这时候宝宝很可能说不吃....这时候你说该怎么办?真不让孩子吃饭,或者强迫他吃饭肯定都不是合适吧。

  其实直接说“宝宝饭做好了,来吃饭吧”,就这么痛快,这么明了,如果孩子不想吃,你也可以进一步的和小家伙斗智斗勇,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2、需要选择,就给出两个正确选择

  比如出门时和宝宝说“咱们穿上大衣赶紧走吧,快晚了”,宝宝很可能耍赖不穿,正确的说法是“宝宝咱们要出发了,你穿米奇的外套,还是小熊的衣服?”给宝宝两个明确的选项让他们选择,既可以满足他们当小大人的欲望,又可以达成目的,一举两得。

  理论普及:宝宝2到3岁这个阶段,是很难做出明确的选择的,他们会认为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妈妈们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经常一时一变,明明说吃苹果,拿来又说要吃橘子,这是很正常的,并非故意捣乱,妈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给出明确的选项,然后尽量保持耐心。

  什么事情都阻止,扼杀宝宝的好奇心

  想保护宝宝没错,但是也要区分场合,比如宝宝要玩泥土,姥姥会说太脏了不能玩,宝宝想在马路牙子上行走,姥姥说太危险不行,宝宝学大人尝试用杯子喝水,结果撒了一地,下次宝宝刚拿起杯子,姥姥可能就会马上阻止....(不好意思让姥姥频繁出境,下回换奶奶)

  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这是一种天性,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对世界求知探索的欲望,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这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什么事情都加以阻止孩子最终会变得没有自信,缩手缩脚。

  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对比

  比如小明8个月就会走了,我家娃10个月还不行,比如阳阳2岁就可以控制小便,我家娃2岁半了咋还不行....很多妈妈为了这些事苦恼。

  其实亲爱的你养的是孩子,他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生产线上出来的产品,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对比没有意义,没有一个正常人不会走路,不会尿尿,早几个月晚几个月这都不是事,另外孩子长大了更不能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较,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说“看看人家小明,每次都100分,你怎么就不行呢”,我想反问一句“看看人家李嘉诚是亿万富翁,你咋就不行呢”,你心里咋想,堵得慌吗:P,任何对比都是没有意义的,定个靠谱的目标,努力就好。

  受到挫折不进行安抚

  很多妈妈想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玩拼图的时候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卡片急得哇哇大哭,妈妈不帮忙反而想以此锻炼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大错特错的,2到3岁的宝宝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他找不到合适的拼图,即使再努力十分钟也依旧找不到,如果妈妈在不闻不问,孩子的心里会形成非常大的挫败感,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易怒,没有自信,害处多多!

  妈妈可以引导宝宝自己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仔细观察,如果宝宝无法搞定一定要在他情绪失控前和他一起解决问题,或者暂时转移他的注意力。

  万一宝宝由于没有完成一件事产生了挫败感,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安抚,告诉他不用着急慢慢来,另外最好等宝宝情绪稳定之后和他一起解决之前的问题,比如和他一起把拼图完成,或者把积木搭好,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明白失败不可怕,也不必因为失败而愤怒或者悲伤,最重要的是战胜困难的过程会给宝贝很大的信心,让他可以正确的面对以后的失败。

  总问孩子为什么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了,妈妈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想去呀?孩子不吃饭,奶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吃呀?

  对于小宝宝来说(如果宝宝已经大到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请忽略本条),他们是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其实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随口一说,过2分钟再问同样的问题,就变成了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家长不用问为什么,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就可以说,"今天是周一,爸爸妈妈要上班,小朋友就要去幼儿园呀“,或者说"幼儿园的nina老师在等你呢,她还想和你一起玩恐龙呢",等等,通过引导让宝宝明白上幼儿园的必要性,还有上幼儿园能获得各种乐趣就ok了。

  不停地问孩子为什么不去幼儿园,结果就是换来孩子大哭,因为他根本没有能力回答如此复杂的问题。

  说话不够简明准确,高估孩子理解能力

  之前有一次小小包自己剥橘子皮,然后剥一块就往地上扔一块,我当时说”你不知道往哪放呀“(之前包子同学是知道垃圾放到垃圾箱的),结果说了好几次小家伙依旧执迷不悟,当时真把我气得够呛,马上就要发飙了。这时包子爸爸也拿起一个橘子,边剥皮,边扔到垃圾桶,嘴里还同时说”橘子皮是垃圾,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发射!“,这时小小包马上开始模仿爸爸的动作。我当时对包子爸爸的敬仰呀,简直如滔滔江水.....

  回想起来,在这个例子里我犯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你不知道往哪放呀“这句话对一个不到3岁的小家伙来说,太难理解了,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发现每次扔橘子皮,妈妈都有反应,他很可能以为我在和他互动,玩耍,他自然就会变本加厉了。

  所以妞们要记住,孩子就是孩子,用最直接的语言,甚至是身体语言,与他们沟通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强迫小宝宝分享自己的物品

  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别想培养孩子爱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在2岁左右,会开始萌发自我意识,这是人类都会经历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宝宝会把身边所有的一切都认为是自己的,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别人的玩具依旧是自己的(这个想法酷吧),而且不能容忍玩具离开手哪怕1秒钟,因为他们觉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着他们永远失去了那件玩具。

  这种行为一般到3岁左右就会结束了,表面上看宝宝什么东西都不分享,但这种行为与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两个概念。

  在这个阶段,妈妈可以耐心的告诉宝宝,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让他们逐步接受分享这个概念,另外还可以给他们演示通过交换,获得更多的玩具,但是只要宝宝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强迫,这是最最重要的。

  夸奖的时候不具体,导致孩子注重结果怕失败

  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可以让他们知对错,明事理,还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对以后的成长利,但很多家长不知道表扬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最常见的你真棒,你真漂亮,这种夸奖其实是不妥的,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如果夸奖宝宝的,妞们关注xxbmm123然后留言37就可以看到了。

  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或者说孩子的短处

  有不少家长会犯这种错误,比如两个妈妈一起聊天,明明妈说”我家小明每天都不好好吃饭,现在班里他最瘦真没办法“,壮壮妈说”我们壮壮也一样,不正经吃饭,而且还老看电视,眼睛都有点近视了“

  亲爱的不炫耀是咱们中华的美德,但是也没人要求你通过揭露孩子的缺点,换来所谓谦虚的美名,既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就直接帮他改正呗,这不是你和外人的谈资,如果你妈妈老和别人说"我家闺女30多了,也没个好工作,老公也不行,孙子大了只能靠我养了”,你受得了吗?

  对孩子来说你就是他的唯一后盾,是他最最信任的人,亲手打破这种信任关系是极其愚蠢的!

  没有对孩子进行咀嚼演示

  很多妈妈都问我这个问题,我家宝宝都1岁了,牙都长了很多,为啥食物不咀嚼每次都直接吞下去呢?

  这点很多妈妈可能都不知道,虽然尿尿,拉屎不用刻意培训,但是咀嚼这个动作最好明确的演示给宝宝,这样他们才能更快的学会。

  强迫宝宝叫人

  为了把宝宝培养成有礼貌的宝宝,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让孩子叫人,但是是这样的,大多数时候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可能是不会叫人的(尤其是对方是男性的情况),大人发出叫爷爷之类的指令之后,他们很可能会把头扭到一边,家长不断命令的时候宝宝甚至会嚎啕大哭,弄得大人十分尴尬。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看到亲戚或朋友的时候,自己主动打招呼,让宝宝耳濡目染,了解问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孩子自然就会开始模仿,到时候稍加引导就可以了,妞们一定要记住,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大部分事情都不用靠说,直接演示给孩子就ok了!

  给孩子穿太多的衣服

  很多妈妈都问我应该给宝宝穿多少合适呢,他们觉得老人给孩子穿的太多,但是又不知道具体应该穿多少合适....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爸爸穿几件宝宝就穿几件。

  通过摸手来判断孩子是否寒冷

  孩子的末梢循环是比较差的,很多时候他们即使一点都不冷,但是手脚还会是凉的,正确判断温度的方式,是摸宝宝后脖子,如果出汗了就减衣服,反之就加衣服。

  没有把孩子真正当孩子看待

  这句话读上去有点拗口,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能真正的把孩子当孩子看待,我们会不自觉的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比如孩子因为恐惧而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耐心的安抚。

  比如回家看到孩子用彩笔在墙上涂鸦,我们是否可以一笑置之。

  比如刚才还玩的好好的,宝贝突然生气了不理人,你能否做到不问原因先给他一个大大拥抱。

  孩子的想法与大人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原因,没有一个宝宝会故意气你,给你捣乱!。

  用你最大的耐心去接纳他们,感受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对孩子的行为大呼小叫反应强烈

  杯子里接满热水,宝宝仅仅走到杯子旁边,奶奶马上大叫“别碰”然后冲过去抱起孩子,还比如宝宝想尝试从一层台阶上跳下来,结果奶奶看到了马上冲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然后大喊“吓死我了,太危险了”

  这种行为有下面几个负面影响:

  1、孩子本身可能会受到惊吓

  这点是最直接的,宝宝可能都不明白怎么回事,直接就被这种行为吓哭了。

  2、好奇心没满足会产生更严重后果

  我家小小包对暖气很感兴趣,很想摸摸看,我告诉他很热,但是他一脸不信的样子,我就和他说,"你轻轻试试,真的很烫哦",结果小家伙非常非常小心的轻轻摸了一下,然后发现确实是热的,就再也不碰暖气了。比如上面说到的热水,妈妈完全可以先到半杯凉水,然后在到一些热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宝宝尝试的欲望,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真的很热,不能碰,比单纯的阻止好的多,因为你不可能一直盯着宝宝,吃一堑长一智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3、宝宝可能会以为你在和他游戏

  比如我手上有个黑痣,小小包很好奇经常过来抠一下,或者掐一下,开始我做出了明显的反应---大叫,因为真的很痛,没想到小家伙对此乐此不疲,越来越上瘾,后来不管他怎么折腾,我就不做反馈,有时反而拿出书来,给他讲书,这样一两次之后他就对黑痣没有任何兴趣了,妞们要明白,宝宝对黑痣并没有什么兴趣,真正让他们抠黑痣的动力是你的叫声。

  不会转移注意力,和孩子硬碰硬

  宝宝2,3岁的时候,妈妈们会发现,孩子的脾气就像6月的天,说变就变。这时妈妈要掌握一个秘籍,那就是转移注意力!

  比如宝宝赖在电视机前不走,直接关电视肯定是一场灾难,咱们换种方法呗,对宝宝说,咱们去玩捉迷藏吧,或者其它他感兴趣的活动,小家伙十有八九会离开电视。

  再比如宝宝吵着要吃糖,你可以说,我这里没有糖果,但是我带了大橘子,咱们一起剥吧,这样很可能暂时度过吃糖危机,然后在安排一些其他的项目,持续的转移注意力,过几十分钟孩子可能就不要求吃糖了。

  转移注意力这招在和低龄宝宝互动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又可以达到家长的目的,所以属于居家旅游必备秘技。

  不能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能说到做到

  比如孩子吵得要吃糖,开始妈妈说没有,然后孩子还要,妈妈继续说没有,最后孩子开始大哭大闹,妈妈没办法,把糖拿出来了....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认为,只要自己一哭那么要求就能达到满足,以后只要需求不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家长绝对崩溃,所以如果开始说了没有,那就不要给,如果孩子哭闹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化解,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底线是什么,这样他们也就不会把哭闹当做杀手锏了。

  家长可以用伪装游戏的方法达成目的

  比如小小包同学很喜欢让爸爸抱着,爸爸的应对方法就是,和他赛跑!在外面包子同学一说“抱抱吧”,爸爸就会说,咱们先比赛跑步,你要是赢了就抱一会,然后爷儿俩就跑出去.....

  还有刷牙的时候我会和包子说,咱们一起玩刷虫子的游戏吧....

  在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的时候粗鲁的阻止

  这是很多妈妈头痛的问题,很多妈妈不知道如何解决,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解决方法,加微信xxbmm123然后回复38就可以看了。

  孩子发音不准确的时候,大人觉得好玩,进行模仿

  这是不对的,大人一定要用正确的发音纠正孩子,另外不要用"吃饭饭",“喝水水”这类儿语,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没有益处。

养孩子最容易忽视的那些错误相关文章:

如何让孤独的宝宝变合群01-19

孩子爱生气的5种状况 父母要反思01-19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01-19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培养情商的重要性01-19

父母惩罚孩子的九大学问01-19

毁掉孩子“自尊”的18种做法01-19

研究发现:父亲常陪伴 孩子不叛逆01-19

早教早得太离谱宝宝会糊涂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