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与任性的孩子“过招”
第二章:让孩子远离心理疾病的几种能力
第三章: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越来越多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了,只知道一味的宠爱,造成了孩子人性的心理。如何才能让孩子远离任性呢?今天小编就教你几招。
与任性的孩子“过招”
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过度宠爱致使一些孩子变得很任性,让很多父母头疼。要想改变孩子任性的习惯,不妨这样做:
家长教育理念要一致
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家长要“统一战线”,不能各执己见,否则会造成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严重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在教育方面意见出现分歧时,家长要事先讨论,意见达成一致后再面对孩子。
自己动手,积累自信
任性的孩子在自己做不好一些事情时(比如组装玩具)会气馁,甚至大发脾气。这时,家长要耐心地教孩子去做,而不是代替他。让孩子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情后的快乐与成就感,以积累其自信。
合理满足孩子的需要
对孩子的非理性需要,家长要慎重考虑,不能一味地无条件满足。比如10岁的孩子哭闹着要买苹果手机,如家长不满足就不去上学。面对这样的要求,一定要先了解孩子要买这款手机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耐心地倾听孩子要手机背后的欲望、动机和情绪,然后给予情感上的理解,同时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讨论除了手机等外在的物件,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总之,让孩子感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让孩子适度体验受挫感
适度地经历挫折,会使孩子渐渐地坚强起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当然,问题的难度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设立难度太大的问题,以免让孩子感觉到无助。
教孩子学会适度忍受愿望的延迟满足
有的家长,孩子夜间突然提出要求吃大餐时,也会马上穿衣下床,立即“执行”,以弥补自己因工作忙平时不能陪孩子的内心歉疚。殊不知,这样一味地即刻满足孩子,会使孩子不自觉地形成一种优越感,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甚至不能忍受在游乐园玩滑梯时需要排队,错误地以为所有的人都得听自己的,这样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形成和日后人际关系的处理。
让孩子远离心理疾病的几种能力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处”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和竞争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因此,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即使对成年人来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非易事,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流时,不注意他人的讲话或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大人要帮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儿童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许多的烦恼和冲突,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到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一些儿童青少年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一个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乐”,这是我们培养儿童青少年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儿童青少年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即使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冲突,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态度和办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问题,这样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要讨论,要协商,要探讨,要尝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从遇到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儿童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就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如有异常表现应该尽快找精神医生
一个人如果能够很好地培养出以上几种能力,他应该可以有比较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异常表现,要及时去看精神科医生。这些异常表现诸如: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类似吸毒;多门主课不及格,阅读、计算困难;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懒于交往,情绪低落;兴趣变淡,欲望骤减;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
专家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如果父母一味的贬低孩子,就很容易使其失去自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对于孩子将来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做一个懂孩子,支持孩子的好父母!
结语:小编在这里建议一下教育孩子时候一定要适时的给些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发挥他的潜力。(文章原载于《心理与健康》,刊号:2012.02,作者:张丽霞,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库知识百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父母心情差 孩子问题大01-19
扁桃体手术需慎重01-19
宝宝胎记尽早除01-19
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诊有那些症状01-19
宝宝睡眠的十禁忌千万不能犯01-19
婴幼儿腹泻 宝宝拉肚子怎么治01-19
如何护理腹泻宝宝01-19
儿童保健 山楂煮粥专治宝宝消化不良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