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中,从小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妈妈包办,甚至有的父母直接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照顾。事实上,在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心和照顾特别重要,尤其父亲对孩子心理发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家庭中,父亲不能只做财政部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勇敢、坚韧、宏观、大气等品质,会给予孩子强大的心理支持,成为孩子学习榜样,影响日后的心理健康。
4岁后爸爸就是孩子的榜样
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因此,相比妈妈,爸爸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更为重要。有心理专家表示,想要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4岁后,爸爸必须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同样的一句肯定,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力比妈妈大得多。爸爸的赞美、肯定和认同,不管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孩子会非常肯定、非常快地吸收进去。如果孩子做到了爸爸价值观认同的事情,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高。所以,爸爸此时应适时送孩子一套健康的价值观,帮助孩子正确价值观系统形成。
在孩子进入模仿模范阶段后,爸爸的模范力量更为直接,孩子将迅速学习到爸爸面对生活难题和困境时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方法,学到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专家建议,在这一阶段,爸爸应该发挥榜样的力量,教会孩子面对问题时,不要对外抱怨,而要向内反省;不能选择逃避,而是要勇于承担;不要冷漠旁观,而要积极参与……对于孩子而言,在爸爸这里学到的心理营养将会受益终身。
孩子面前要树立爸爸的威信
很多男孩子缺乏阳刚气,胆小,见了毛毛虫也会像女孩一样尖叫,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阴阳失调”造成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只与妈妈打交道,跟妈妈之间形成“封闭的二人关系”,相互之间界线不清,互相控制,纠缠不清,不利于孩子个体化、社会化的形成。但是,如果家头爸爸的角色常被妈妈骂得狗血喷头,没有任何威信和地位,也会影响孩子性心理的发展。在这样的家庭里,男孩长大后不会去认同父亲,而是去认同母亲,个性会出现“女性化”倾向;女孩,则可能会完全认同妈妈,对男人失去信心,有专家建议,爸爸应经常回家照看孩子,让孩子在母爱之外体会到父爱。而在孩子面前,妈妈要给爸爸“夫妻平等”的地位和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发展跟爸爸之间的感情和社会关系。同时,夫妻应相互尊重两人之间的差异性,协商与合作,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的、独立自主的、尊重差异性”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个体化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批评孩子要注意些什么01-22
孩子放学回家 父母不宜做五件事01-22
怎样判断你的孩子是否具备高想像力01-22
教育女孩,父母最易犯的错误01-22
怎样给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积木01-22
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01-22
2岁前这样做可以让宝宝智商翻倍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