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长夏防湿邪

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4-28 11:01:14 来源:太平健康网
八字精批流年运程八字合婚八字起名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这是它的病理特点。

  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着痹”之称。

  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物体潮湿的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

  若湿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已出生未出生
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长夏防湿邪相关文章:

纯净水与矿泉水区别是什么呢?04-28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助力霍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大型义诊活动04-28

o型血与o型血04-28

辨清感冒性质 对症治疗04-28

不吃早餐会导致哪些疾病 吃早餐注意事项04-28

冬季怎么养元气04-28

吃药注意事项 你的姿势对吗04-28

公布 人体十大最佳黄金养生时间04-28

复制重新加载
原创不易,您的支持将成为鼓励我的动力
《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长夏防湿邪-太平健康网》
1、付费复制方式
支付宝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限时特价:5.99元
原价:20元
打开支付页
2、微信付费复制方式
微信扫码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限时特价:5.99元
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