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性别如何社会化

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1-19 02:34:42 来源:太平健康网

  儿童的性别社会化过程实际上包括了性别认定和性别角色认同两个方面。

  下面的对话和场景很常见,也许你和宝宝也有过。

  妈妈和玲玲的对话――

  玲玲,你小时候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妈妈!

  玲玲?

  妈妈!人的性别是不会变的,小时候是男孩长大了还是男的呀!

  玲玲,我长大了要做爸爸,我想赚很多很多的钱!

  妈妈:……

  “我不要变成男孩”

  夏天到了,璐璐的妈妈把小璐璐的头发剪得非常短,乍一看活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璐璐照了照镜子,就哇地哭了起来,“我不要变成男孩子,我要长头发。”

  妈妈哭笑不得,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女儿。

  性别认定

  在学前期,许多孩子都会有玲玲和璐璐那样的表现。她们搞不清人长大后性别是否会改变?头发剪短了会不会变成男孩?让妈妈买个“小唧唧”是不是就能变成男孩了?

  其实,这跟学前儿童还没有获得性别守恒的概念有关。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获得“人的性别永恒不变”这样的概念要经历三个阶段:

  ● 2岁,认识了性别的外在标识

  早在2岁左右,幼儿能够根据某些外部标记来辨别周围的女性和男性。如,妈妈穿裙子;爸爸有胡子,妈妈没胡子;妈妈长头发,烫头发,爸爸头发短,不烫……

  在这个阶段,当人的服饰、发型变化时,孩子们可能会以为人的性别也发生了变化。璐路看到自己头发被剪短时,就以为自己要变成男孩了,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典型的反应。

  ● 4~5岁,对性别的认识开始稳定

  到了4~5岁的时候,儿童知道了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男孩长大了会当爸爸、爷爷、外公,女孩长大了会当妈妈、奶奶、外婆。但是,他们还坚持认为,改变人的衣服、发型、行为,会改变人的性别。如果有人告诉他们,戏剧里演“相公”的是女人,演“小姐”的是男人时,他们一般不能接受。

  ● 6~7岁

  6~7岁时,儿童真正懂得了人的性别不会因为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如果给该年龄阶段的儿童看一张穿着裙子的男人的照片,他们一般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性别角色的获得,哥哥是男孩

  性别是一种角色,社会为你制定了标准

  我国云南部分苗寨有这样的习俗,象征着女婴以后的主要责任、工作与角色就是煮饭;而男婴的胎盘则被埋在房柱下,象征着他以后要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为家庭建房子。

  在许多文化中,社会为男孩和女孩分别设定了一些标准和角色规定:

  * 鼓励女孩选择表达性的角色――包括对人温柔友好、会照料人、有合作能力和对别人的需要敏感等特征。这些心理特性为女孩今后更好地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保持家庭的功能和成功抚育幼儿做好了准备。

  * 鼓励男孩选择工具性的角色――传统上作为丈夫和父亲,男性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保护家庭不受伤害的任务。社会对男孩的期望使男孩变得更自信、坚强、独立和富有竞争力。

  从学前期开始,儿童就开始获得了一系列有关职业和行为上的有关性别的传统观念――开卡车的是男人,洗衣服的是女人;护士是女人,医生是男人;男人带领带,女人穿裙子等。

  儿童在形成社会上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这些观念的过程中,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儿童的性别如何社会化相关文章:

了解儿童性教育的几个阶段01-19

预防儿童性早熟要注意什么01-19

沉迷电视是性早熟的暗示?儿童性早熟通常有何危害01-19

孩子性早熟的别乱扣帽子01-19

儿童性教育别踏入三个误区01-19

儿童的性教育要与发育同步01-19

中学生边缘性行为高发 家长如何进行孩子性教育01-19

儿童性早熟有哪些危害?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