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传统的困惑

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5-01-19 15:05:11 来源:太平健康网

  “我们做了一项网络调查,在2850名80后里,95%的人都认为自己有心理困惑想要求助,但其中84%的人都求助无门,要么身边的心理咨询机构不专业,要么价格昂贵。

  世界上最小的岛是什么岛?安全岛。80后缺什么?安全感?

  有这样一群被称作“80后”的年轻人,正在忙着为更多的“80后”营造一座“心灵安全岛”。

  诞生:80后普遍缺乏安全感

  “我们想找个很温暖、很简单的名字,因为在前期的一些调查工作里,发现80后普遍缺乏安全感。”“心灵安全岛(心岛)”博客的核心四四道出了名字的由来。

  喜欢简单线条勾画世界的四四是个内倾直觉型80后女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课程培训师、情感部落特邀心理师……这些头衔让记者想到手持塔罗牌的吉普赛女法师,四四的解梦博客,也的确有着大量求助者。但面见四四后,她的形象立刻就“还原”为可爱的邻家女孩。“她的心灵十分强大……”另一位“核心”意达这样评价四四。

  意达是某门户网站的编辑,哈萨克族血统的她眼睛格外清澈,似乎有着与人心灵沟通的天赋。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博主,她专门解读青春期性生理和心理的“意达日记”,每天都有很多陌生青年点击,并在信箱留下长书,每封信里都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失恋、单恋、伤害、孤独……每封信她都不止阅读一遍,完全嚼透之后意达才会回信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2007年8月,意达遇到了四四。两个女孩时常聚起聊些心理话题。因为年龄相仿,二人更容易体会对方的心情,也更容易接纳对方的建议。

  四四是个科班出身的心理工作者,意达是个媒体人。四四懂得如何去解开一个人心里的疙瘩,意达懂得如何聚集更多人的眼球。她们在一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于是在2008年5月,心灵安全岛匆忙中诞生了。

  心岛:80后面对80后

  博客是便捷的网络发布平台,“心灵安全岛”就是这样一个面对80后的群博。这本由80后主创的“网络心理杂志”包含七类不同形式的文字,80后心理故事、80后心理态度、心理调查、心理绘本……四四与意达希望通过这些窗口让更多的同龄人了解心理学,最好是从中学会一些心理自助的简单方法。

  于是,回复咨询信件、更新博客日志、撰写约稿就成了心岛成员的主要工作,他们还会不定期发布一些主题活动。另外,心岛还有自己的网络电台,在北京交通广播担任嘉宾主持的四四每月都会制作两期短小精练的《心灵之声》,“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博客更立体,比平面杂志更能激活感觉通道,更能包裹不安全的心灵。”四四说。

  目前,有31位志愿者为这座小岛的造访者做着无偿服务,因为该博客的服务完全免费。这31名年轻人有很多共通点:都有着心理咨询师的证书,都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都热爱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读信、分析、回复,每天的任务对于他们并不轻松,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是以咨询师为主职,还有很多本职工作等他们忙。

  半年多的工夫,他们“真真切切”地完成了1700多个辅导案例,有的个案来来回回甚至达到20几封信;博客发表了240多篇原创文章,累积字数达到20万,在各类媒体发表的文章也近50篇。“每名心理咨询志愿者都接触了大量的案例类型,比读书时‘见得世面’大多了,”四四笑道,“而且,每当求助者说回信帮了他们很大忙时,我们由衷地高兴。”

  忙不完:求助者越来越多

  如果将心理咨询比作一次“心灵旅程”,那么每一位来到岛上的求助者都是“心旅人”,而咨询志愿者们则是“心旅伴”。“我们用这样的称呼,就是想弱化心理咨询可能让人不舒服的那些称谓。”意达说。

  四四是心旅信箱的管理成员,每周值班两天,收到求助者的来信后,把信件按问题类型和求助诚意分级,然后分发给各位志愿者,最后把回信发送给求助者们,期间还要负责监控所有的咨询流程是否符合心理咨询的程序与职业守则。

  作为一名“心旅伴”,四四每天也要回复一两封求助者的来信,每周还需为其它同伴督导一次,每两周参加一次网络小组督导。

  “信回不完,呵呵……”这是四四目前遇到的困扰。尽管咨询志愿者越来越多,可还是回不完信,每位志愿者都非常辛苦,所以心岛只能优先回答一些棘手的问题,对那些不断“重复”着的普通求助者,他们开出了一张通用药方――《十大常见心理求助快速解答》。另外,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咨询志愿者们和求助者一样,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这也为一些策划中的“落地行动”的具体实施造成障碍。

  收获:求助者志愿者共同成长

  他们看重“陪伴”二字,“这是现代心理咨询更侧重的方向,咨询师不再是高明的领路人,而是陪伴求助者一起观察自我的旅伴。”四四解释说,把发现愿望、考虑自我、解决问题、创造安全感的权利还给求助者。

  尽管很多“心旅伴”的教育背景是心理学,并且拿到了咨询师的认证证书,但在校期间的“阅人”经历使他们常常感叹“只有专业,没有实践”。现在,每位“心旅伴”都至少亲自完成了50多个个案,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在不断地志愿服务、陪伴他人旅行的过程中,“心旅伴”们也在加快成熟的速度。

  他们是80后,四四和同伴们把自己比作行业里“嫩嫩”的小学徒,这个年龄段上的心理专业毕业生,大都做不成咨询师,很少有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身份尴尬。“我们都热爱这个行业,我们目前还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阶段,我们会一直陪伴着同龄人的成长,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盘点80后十大突出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一:恋爱受挫分手却不懂失恋

  心理问题二:无爱症根本不会爱别人

  心理问题三:社交恐惧内向的罪,还是外向惹的祸?

  心理问题四:择业混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心理问题五:性困惑很开放,也很传统

  心理问题六:抑郁情绪没意思,真没意思

  心理问题七:恐婚症未婚改为已婚,接受不了

  心理问题八:同性、双性恋爱情里的异类?

  心理问题九:不想长大赖在童年吧

  心理问题十:应激创伤死亡似乎并不遥远

  专家面对面

  需要心理咨询的不只80后

  周麟(北京阳光华仁心理服务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心理栏目特邀专家)

  记者:您如何评价心岛里的年轻人的做法?

  周:很欣赏这些年轻人力尽所能从事这项公益事业,在公众中推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受到心理帮助,更阳光、健康、高效地生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记者:对他们又有何建议或忠告?

  周:人的心理活动有不确定性,心理咨询是高风险的行业,咨询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毁掉一个完整的家庭,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事业,甚至可能会让一个人结束自己的生命―――尤其在未接受大量专项培训和临床积累之前,初出茅庐的“心理咨询师”更容易犯以上的错误,不仅会葬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会自责一辈子。尽管是公益组织,但仍需清晰地界定志愿者的服务范围以及所服务人群的性质,以避免产生很多法律和经济纠纷。

  心理志愿工作也应保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切勿在互助活动中走上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之路。同时,志愿者也应经常审视自我,明晰互助活动中的需求主体,避免“助人情结”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记者:他们的调查资料中说,“80后普遍缺少安全感”,缺少安全感该如何理解?

  周:其实缺少安全感是目前国内人群的主要问题之一,和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信仰丧失、主流价值观模糊等众多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体现在个人身上最常见的便是“缺少安全感”。另外,“80后”并不是一个清晰、科学的区分维度,不应戴有色眼镜或产生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至少在我中心接待的“80后”咨询人群中,无统计学上显著相关规律,因此不敢擅下结论。

  记者:我国目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状况怎样?

  周: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朝阳产业,自2002年国家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进程至今,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逐年大幅增加,社会需求强烈,公众认可度不断提高,发展前景光明,但国内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与其它心理咨询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通常业内认可“与香港、台湾相差15年,与美国相差40年”的说法。

  记者:作为一名业内知名专家,您认为我国咨询行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周:问题核心点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自我成长两方面上,解决“不职业”和“不专业”的问题是任何一个行业职业化初始阶段的主要任务。

  记者:就目前来说,社会上到底有多少人需要做咨询?

  周:人们往往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其实不然。

  首先,有人存在就会有心理活动,有心理活动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这是客观规律,因此任何人其实都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否都会为这项消费买单会因人而异。

  其次,即使你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不需要治疗性咨询,但为了更好地达到自我实现,也需要做发展性咨询。

  第三,中国近二十年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人表现出不适应,在很多社会问题的背后,往往存在个体与群体如何和谐共处的一致性,从这点上看,中国目前的需要人群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

  核心提示

  “我们做了一项网络调查,在2850名80后里,95%的人都认为自己有心理困惑想要求助,但其中84%的人都求助无门,要么身边的心理咨询机构不专业,要么价格昂贵。所以我们想提供一个便捷、专业并且安全的途径,能够用同伴的力量帮助大家。”四四说,“还有,我们也想发挥80后心理工作者的话语权。”

心理传统的困惑相关文章:

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套01-19

青年男女裸睡的利与弊01-19

性爱能提高免疫力减轻疼痛01-19

清晨性爱,可以美容养颜防中风01-19

女性阴道保湿与保养的妙招01-19

预防男人阳痿的六项健康做爱原则01-19

进补靓汤易使孩子性早熟01-19

青少女的自我保健常识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