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在大量报道阴性艾滋病(简称阴滋病)、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治疗这类病人,就这一周,我治疗的病人中就有4例有恐艾症状,其中1例诊断为焦虑症,另3例诊断艾滋病疑病症。其中有一例已经做了5次艾滋病抗体检查,都是阴性的,还坚决要求到6月份时再查一次。曾有一位艾滋病疑病症患者来看病,在过去2年,他已经做了好多次艾滋病检查了,也是还要求再检查,心理评估后,我明确告诉他:“你患的是艾滋病疑病症,不是真的艾滋病,不需要再做艾滋病的检查了,检查多了,反而会影响你疑病症的治疗。”他听后,很气愤,说:“就你这些填表检查,就居然说我没有艾滋病,我这么多艾滋病的症状,难道是假的,你这个精神科医生,我要投诉你。
按常理说,你告诉他没艾滋病,他即使不感谢你,也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他反而不高兴,反而气愤呢?这可能与疑病症的发病机制有关,不只是艾滋病疑病症,癌症疑病症、心脏病疑病症、前列腺炎疑病症、精神病疑病症(怀疑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有严重的精神病)等也存在这种现象。
有一位心脏病疑病症患者,在心内科医生的多次建议下,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最后来我们科诊治,我们科的医生给他详细检查后,告诉他不是心脏病,而是疑病症时,患者突然大怒,将医生写的病历撕烂,还骂了几句,然后就气冲冲的走了。这样的病例,在我们科间不久就会见到。医生见多了,倒也不会生气,知道那些行为受其潜意识支配。
有一个重庆男孩,毕业工作几年后,就生病了,主要是胸闷、呼吸困难等胸科症状。于是就辞职了,在全国四处求治,但一直查不出原因,治疗也无效。1年前,他来广州想找我们的老院长钟南山教授看病,但挂不到号;1年后,他再来,还是挂不到钟院长的号,另外一个呼吸科教授给他详细检查后,认为他呼吸系统没问题,建议他看我们科。在我们科,他诉述疾病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本来发展前景很好的事业现在也没有了。我们科的医生给他详细检查后,告诉他只是疑病症而已,并告诉他在精神科治疗可以较快见效,估计很快就可以去工作。他听我们科医生这么说,也是很不高兴,没听完,也没开药没治疗就走了,护士说他在诊室外就将病历撕烂了。
疑病症患者为什么对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如此反感呢?我上面说了,这可能与疑病症的发病机制有关。疑病症的起因通常是内心的冲突和心结,内心冲突会导致不安,即焦虑,焦虑向外投射,形成各种疾病恐惧症状,例如,投射到心脏,就有可能形成心脏病疑病症;投射到胃,就有可能形成胃癌疑病症;投射到身体免疫系统,就有可能形成艾滋病疑病症。
疑病症状的形成避免了内心冲突的启动,如果疑病症将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则意味着患者要重新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这是患者最不敢面对的,患者宁愿忍受几十年的疑病焦虑之苦,也不愿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内心冲突之苦远甚于疑病症状之苦,这可能是患者特反感医生诊治他疑病症的原因,因为他潜意识可能已经意识到这将导致他面对可怕的内心冲突。
从我治疗的患者看,艾滋病疑病症这类严重的疑病症患者,其内心冲突往往也是很严重的,用我曾经治好的患者的话说:“那是我内心深处的‘艾滋病’”。
疑病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通过减少焦虑而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治疗通过识别并解决内心冲突而治疗疑病症。如果只是药物治疗,虽然起效可能较快,但由于内心冲突并未化解,病情容易反复,有时,艾滋病疑病症好了,没多久,可能又来一个前列腺癌疑病症。
患者的内心冲突通常潜藏在潜意识层面,患者是觉察不到的;当焦虑转化为身体的症状时(如各种疼痛不适),焦虑不安情绪也可以因此减轻或消失,这也是疑病症患者认为自己只是身体疾病,而不是精神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注:以上个人临床体会,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若要转发此文,请注明出处,谢谢!
警惕艾滋病 吃什么可防治11-21
“恐艾”的特点11-21
性病恐惧症11-21
目前全球流行的HIV的病毒分型11-21
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11-21
艾滋病认识存在十大误区11-21
HIV感染后的自然过程和临床分期11-21
线索艾滋病毒保护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