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原
1.梅毒螺旋体
亦称苍白螺旋体(Treponemiapallidum,TP),1905年被发现。在分类学上属螺旋体体目(Spirochaetales),密螺旋体科(Treponemataceae),密螺旋体属(GenusTreponema)。菌体细长,带均匀排列的6~12个螺旋,长5~20μm,平均长6~10μm,横径0.15μm上下,运动较缓慢而有规律,实验室常用染料不易着色,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菌体。体外人工培养较难,接种家兔睾丸可获得螺旋体。
2.免疫性
感染后产生感染性免疫,感染2周后产生特异性IgM抗体,此型抗体不能通过胎盘;感染后4周出现特异性IgG抗体,可通过胎盘。完全治愈的早期梅毒可再感染。另外,TP破坏人体组织,使组织释放一种抗原性心脂酶,刺激机体产生反应素,用RPR、USR、VDRL等方法可检出,在感染TP后5~7周或出现硬下疳后2~3周转阳性。
3.抵抗力
人体外存活力低,40℃时失去传染力,56℃3~5分钟、煮沸立即死亡;潮湿的生活用品上可存活数小时,不耐干燥。对肥皂水和常用消毒剂(70%酒精、0.1%石碳酸、0,1%升汞等)敏感,耐低温。
三、流行病学
1.流行简况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于1505年经印度传入我广东,至今已近500年。解放前是中国四大性病之首,60年代初基本被消灭,80年代再次发生和流行。1991年报告病例数为1870例,1995年11336例,1997年33668例。1997年以来占报告8种性病的比例在6%以上,呈明显增多趋势,临床经常可见一、二期梅毒,也已发现三期梅毒和先天梅毒。在义务献血员中发现隐性梅毒。
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2.1传染源: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TP的人的皮损分泌物、血液中含大量TP。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2年后基本不通过性传播。TP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并在感染后2年依然有传染给胎儿的危险。
2.2传播途径: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约占其95%以上。感染TP的早期传染性最强。如果是显性梅毒,可发生性行为接触的任何部位的硬下疳,如生殖器、肛周、直肠、乳头、舌、咽、手指等部位的硬下疳。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2年以上性接触就不再有传染性。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以后,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一般认为孕妇梅毒病期越短,对胎儿感染的机会越大。感染后2年仍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梅毒螺旋体也可以间接接触传染,如通过接吻、哺乳和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裤、被褥等日常用品造成传播。
四、疾病过程和分期、分类
1.梅毒自然史及分期(如下图)
7~60天4~6周第二个潜伏
一期梅毒─TP感染────→硬下疳───→消退─────┬→二期梅毒
││平均2~4周│1~2周│
││├───→近位淋巴结肿大─┘
││├2~3周┐
│└─────5~7周─────┴→RPR(+)
│
↓6周~6个月(3个月)
二期梅毒─TP感染后────────→梅毒疹及皮肤附属器的改变
│下疳消后3~4周特异疹扁平湿疣,淋巴结肿大→晚期
│
↓2年及以上
晚期梅毒--TP感染后──────→晚期梅毒疹及多器官和组织的损害(慢性肉芽肿)。
2.分类
高校“青春红丝带”社团成为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01-18
人类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艾滋病疫苗01-18
艾滋病 专题01-18
医学人文研究院∷公共教学部01-18
女人染性病后的有什么后遗症?01-18
如何鉴别和检查尖锐湿疹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