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性医学,也就是所谓的"房中术",是古代方技之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包括性技巧、性养生、性疾患治疗、孕育与道教内丹派有关的性修炼等等。通过对现存有关房中术的文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不仅出现甚早,在汉代以前就有相当发达和完备的体系,而且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着其传统的连续性。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止于秦汉之际,是房中术学科框架的成形时期;第二个时期为汉唐时期,也是房中术空前繁荣的时期;第三时期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由于受理学思想的影响,以及道教外丹术衰落,内丹术兴起,房中术的发展分为两种似乎相反的趋势,我们姑且称之为发展的新时期。下文将按照这三个发展时期介绍其代表性著作。
在第一个时期,虽然先秦的诸子百家中许多人都对男女房事、孕育有过论述,如老子认为性欲耗费精气,提倡保精养生;孔子认为人年少时气血未定,应该戒色;孟子指出性欲是人的本性等。但我们真正了解当时人们对于性的认识,还得益于"马王堆房中书"的出土。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早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批帛书及少量竹书,被称为"马王堆帛书"。其中与医药养生有关的著作有7种,它们是:(1)《养生方》;(2)《杂疗方》;(3)《胎产书》;(4)《中问》;(5)《合阴阳》;(6)《杂禁方》;(7)《天下至道谈》。这些书除《天下至道谈》外,原先都没有书名,现在的书名是由整理者参照隋唐时期有关著作补加的。马王堆房中书的出土,填补了中国汉以前性医学文献的空白,也为中国性医学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它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远在汉代以前,中国的性医学就有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框架。它包含有作为性观念的阴阳天道观,有作为交合的原则养生与优生,以及对交合的行为指导和对性功能保健与障碍的治疗。
汉唐时期的房中书代表作是《素女经》、《玄女经》、《彭祖经》、《子都经》等书,这些都是房中书专着,又都没有被保存下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多辑自宋代初期由日本名医丹波康赖编撰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医心方》中。除上述房中书专着外,这一期间的一些医书,如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南朝名医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等书中也收载有部分性医学内容。此外,道家著作,如晋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和炼丹家的《抱朴子》中,也有部分相关内容。从这些著作的内容上看,虽然它们大体上继承前代性医学著作的学术内容与传统,但更多的是以传授一般的性技巧为特点,其中也包括道家的"九浅一深之法"、"还精补脑之术"、"多御少女而莫数泻精"等带有神秘色彩的秘诀传,在道家的各种术法(服食、行气、导引、房中)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认为,虽然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性医学的繁荣时期,但在学术上较之前代并无显著的进步。
唐代和宋代以后,由于儒家理学的兴起,并提出了"存天理,减人欲"的极端主张,对性医学的发展有严重干扰,致使少有新的著作问世,而前代房中书的流传也逐渐受到限制,大多失传。但医生面对社会的客观需要,只得将有关性医学的内容以"求嗣"和"养生"的名目下去寻求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前人所持的房事"阴阳天道观"的观念进一步深化,以及对影响房事的性功能障碍和不育、不孕的治疗等方面,从而形成中国古代性医学发展的新趋势。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明代名医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明代名医万全的《养生四要》和《广嗣纪要》。如要说宋代以前的房中书多用以作为男女性生活的指导用书,那么宋以后医家著作中的有关性医学的内容则是指导医生面对求治者的专业用书。前面讲过,这一发展时期的房中书有两种似乎相反的趋势,另一种趋势就是道教内丹术中的房中术开始在道教秘传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不但以鼎炉铅灵等炼丹术语全面改造了传统房中书的基本风格,还突出了前面新说"九浅一深之法"、"还精补脑之术"和"多御少女而莫泻精"等秘诀传,对当时的宫闱生活和民间文学艺术有很大影响。目前存世的这方面的代表著作有《房术玄机中萃纂要》、《房中练己捷要》、《既济真经》、《修真演义》、《摄生总要》等多种。此外,虽然宋代以前的房中书不再见于史志着录并逐渐失传,但私下仍有少量流传,以及继承早期传统的新作,如明代的《素女妙论》即属此例。
古代性文化_性商的文化渊源(一)-性商01-19
古代性文化_性崇拜-性崇拜01-19
古代性文化_动物的爱情世界揭秘-爱情01-19
古代性文化_中国古代房中术-房中术01-19
古代性文化_左神论“性”衰-性爱01-19
古代性文化_敦煌性文化-性文化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