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秋白关键字:古代旅游 现代旅游 比较 岳阳楼记 坐落于湖南省岳阳城西的岳阳楼,濒临洞庭湖,衔远山,吞
作者:柯秋白
关键字:古代旅游现代旅游比较岳阳楼记
坐落于湖南省岳阳城西的岳阳楼,濒临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气势磅礴。它很早就成了旅游胜地,唐宋后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同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据记载其前身乃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训练水兵所建的阅兵楼。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被贬谪至此的中书令张说在鲁肃阅兵楼的基础上修建了岳阳楼。此后历代迁客骚人在此都多有题咏,或写景、或感怀、或言志等。但该楼之声名鹊起与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是分不开的,二者甚至是“文以楼生,楼以文传”的关系。
庆历六年谪守于巴陵郡的滕子京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后,重修了岳阳楼,请范仲淹为之作文以记之,故有此文。该文不仅凝练地描绘了岳阳楼的气宇轩昂,更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洁抱负,正是这种高洁的抱负使岳阳楼成为了入世士大夫修养的追求目标,从而打响了岳阳楼的名声。通过阅读该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范仲淹的伟大,也能通过对比体会到古今旅游观念的差异。
首先,古今旅游的目的不同,现代旅游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的一种调剂,是为了放松、求乐;而古代旅游则被多被排斥在生活之外,旅游只是生活、工作过程中的附属品,因为农耕社会的人们为了生存没有闲暇旅游,安土重迁与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意识又阻碍了人们的外出旅游活动,有闲阶级的旅游活动则是在社会伦理的限制下有限的开展的,自有其伦理上的修身养性的目的或知识阶层的增广见识的目的。当然也会存在极少数为了娱乐而旅游的人,但那多为一种被排斥在现实社会秩序之外的愤慨。
如范仲淹曾两次游岳阳楼:第一次是在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因江、淮、京东等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七月他受命出京安抚江淮。他完成安抚任务后,为了考察湖南的船运情况,从湖北黄冈经武汉沿长江而上,又经岳阳入洞庭湖到长沙,途中曾在岳阳楼作了短暂的停留;此次乃赴友人之约⑴。可见古人出游并不频繁,很少有像现代人这样为了旅游而旅游,为了娱乐而旅游,他们更多的是在劳作性出游的同时顺便获得出游的愉悦。像范仲淹这种士大夫出游多属公差性质,或在赴任的途中有幸游览之,或是在完成工作返回之余顺道参观之,当然也不乏像李白那样在赴京游学、游仕的途中畅游天下的文人,但这也只是作为他们游学、游仕的一部分,他们在饱览风景之余是始终不忘自己的抱负,因而他们在游记、诗词中多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法,从而使其游记、诗词内涵深刻,而绝非西方与现代人一般的游记文章可望其项背的。这从范仲淹的这篇游记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并未花太多笔墨在风景的描绘上,而是寥寥数笔,非常凝练地表现了“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岳阳楼的风景特点,他将大部分笔墨都用在了自己所推崇的为人处世原则的阐述上,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与写照,同时这也是他与友人的共勉。因为滕子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庆州贬官到凤翔,继而又贬至虢州,庆历四年则谪守巴陵郡。而这一切都始于“过使公钱”案,但从根本上说,滕子京是保守派与“庆历新政”派斗争的受害者。从滕子京有效地安抚泾州边民,鼓舞士气;离泾赴庆上任时,泾州百姓及阵亡将士家属,子女数百人前来送行,亭馆外哭声大放;谪守巴陵三年就完成了重修岳阳楼、兴建岳州学宫兴教化、修筑偃虹堤治水患,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被王辟之赞为“治为天下第一”⑵,可见其才华与能力之高。如此一个有才之人面对仕途多舛、官场失意,多少有些悲观,他在岳阳楼修成之日,在楼上“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留下长短句《临江仙》“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而范仲淹也因其所推行的庆历新政受到保守派的抵制,在新政实行了一年零四个月后即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被宋仁宗以河东宣抚使的名义派往西北巡边,实际是使之离开中央朝廷。庆历五年(1045年)被免参知政事和宣抚使的职务,贬至邓州。面对类似的命运,滕子京多少有些耿耿于怀、悲观失望,范仲淹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处江湖之远,仍忧其国忧其民,同时他也希望友人滕子京也能从一连串的打击中振作起来,在充分肯定友人目前的政绩的基础上,希望他也能像古之仁人那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然坚守宋朝士大夫特有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即以天下为己任。这便是他此游的最终目的,远远超出了对岳阳楼景观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性,尽显一代著名政治家的开阔胸襟与广博视野,这不是一般游人所能达到的水平,这需要有特殊的人生经历(范仲淹宦海四起四落,少时即立志要济国济民,直到五十多岁才被重用)、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宋朝兴盛的文人政治背景下,中国士大夫集体有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时刻以济国济民而自勉)、特殊的人生哲学与人生信仰(杂糅释道的儒家处世哲学)等。
其次,旅游的功能与受重视程度不同。因为旅游的目的不同,自然就会有旅游功能与受重视程度上的差异。现代旅游为了满足人们放松、调剂、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就特别强调旅游的新奇、快感与服务,因为旅游可以已经成为了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故无论政府,还是个人都对旅游相当重视,从而形成了现在庞大旅游产业,强调了现代旅游的服务功能;而古代旅游因为只是生活、工作的附属品,伦理上的修身养性与增长见识的社会认可的旅游目的使古代旅游非常强调修养功能与学习功能,因此古代旅游只是人们提高自身修养与增广见识的载体,而且也只有部分有闲阶层才有条件进行,其社会需求不大,在道德上甚至被视为奢侈堕落的标志,其几乎不受重视,也没有形成庞大的旅游产业,只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唐宋时期开始,旅游产业中的部分行业如旅店、酒楼、妓院等有所发展,但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推动的结果,而是人口流动频繁、政府控制地方加强⑶、地区之间的长途贸易的需要与利润、地区性的商业中心、政治中心及文化中心的向心力增强等的结果,旅游活动只是搭了个便车。因此范仲淹的这篇游记才能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千古流传,因为岳阳楼只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媒介,他的思想才是他要表达的重点,他这次旅游的目的就是自勉与勉人,从功能上讲就能达到极好的励志效果,因而不管是对岳阳楼风景欣赏还是不欣赏的人,只要他认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他就会传诵此文,而范仲淹此次旅游的价值就在这种传诵与教化中得到体现。
我们从岳阳楼的众多楹联及相关诗句中,不难看出后人多取义于范文与杜诗,即便没有引用,也多会表达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⑷。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铸就了岳阳楼今日的文化底蕴,也成了今日国人缅怀、思古的对象,这种超脱于旅游之外的悦志悦情的传统是中华民族古代旅游文化中的精髓,也是我们现代旅游应该继承与发扬的民族特性。现代旅游为了迎合人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普遍追求便捷、庸俗、简单,当我们在黄金周、难得的假期中被旅游团指挥着像机器一般地奔波于各个景点的时候,当我们看者那些略显陈旧的旅游相片除了疲惫别无所得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遗失了什么呢?现代高度商业化、便利化的旅游产业是否忽视了什么?我们的生活质量真的提高了吗?还是让我以岳阳楼上的那对清朝同治年间窦圩的对联结束该文吧。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注释:
⑴李耕拓:《范仲淹两到岳阳楼》,《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1第49页。
⑵四库全书子部《渑水燕谈录》卷七。
⑶转运使及地方基层相关官员将地方财富转运中央,平民百姓承担的徭役与参与的赋税转运都涉及到人口与物资的跨地域流动。中央为了更好地控制地方才完善了驿传系统。
⑷如大门上出自明朝杨一清诗句的“眼前忧乐谁无意,天下江山此最雄”;主楼二楼清末翰林郑家溉“湖景依然,谁为长醉吕仙,理乱不闻惟把酒,昔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此楼”;“居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舟系洞庭,满目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换了人间已无诗”。
诗句有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王十朋的《读〈岳阳楼〉》“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阅读全文|回复(0)|引用通告|
善解风情不一定善解衣扣01-18
50岁左右 性满意度才是最高的01-18
规律性爱能预防癌症01-18
40岁 你其实还可以享受“它”01-18
丈夫很优秀 却被她性冷遇01-18
年龄掌握了你的“性爱阀门”01-18
私密调查:18000个女人的性真话01-18
73岁老人性欲太强,妻子吃不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