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里有多少沟壑纵横

手机版 更新时间:2024-11-23 15:03:21 来源:太平健康网

  要么为一点琐事大发脾气,离家出走;要么有一点挫折就难以承受,意志消沉……中学生种种不良心理表现的背后,是对学业压力的不适应,是对青春期的迷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心。

  对13岁的林子来说,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并不开心。由于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安排了一大堆补习课程,填满了休假时光。看着越来越沉默寡言的女儿,焦急的妈妈又专程带她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心情苦闷的林子说:“新学期来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一到暑假,总有一些中学生因为出现心理问题前来就医,其中由于家长"强迫式"补课造成的心理异常不在少数。”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精神心理科主任王伟介绍,“那些期末考试"考砸"的孩子,如果难以排解不良情绪,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中学生去看心理门诊并非偶然现象,现在中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门诊部日常接诊的患者中,中学生就占到了1/3。”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主任、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彭超英介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为数众多的群体也让我们感到担忧和心痛。”

  近年来,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有关调查表明:中学生约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等多个方面,其主要症状是:缺乏耐力,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心,容易动怒等。

  要么为一点儿琐事大发脾气,动辄离家出走;要么有一点儿挫折就难以承受,意志消沉……中学生种种不良心理表现的背后,是对学业压力的不适应,是对人际交往的障碍,是对青春期的迷惘。

  学习适应不良导致“掉链子”

  成绩优秀、担任着大队委的小薇去年升入初中就读。入学以来,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教学方法使她明显感到不适应,渐渐出现了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的现象。第一学期末,看着一塌糊涂的考试成绩,父母不知所措,一味地追问班主任:“孩子是不是不听话,不认真听课?”

  “像小薇这样的学生,我们遇到过很多。”太原市52中心理教师、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李俊芳说,“这种学业上不适应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年级更为明显。”

  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后,许多孩子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完全不同。告别生活了6年的校园进入到一个新学校,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陌生感很强烈。与此同时,初中三年的学习内容骤增,知识量是小学阶段的6倍。课业负担加重,难度也加大。相应地,学习方法也与小学阶段不同。由此,不少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对于新生而言,此时不仅要适应新学校的环境,还要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以及与新老师、新同学等人际关系的适应。”李俊芳指出,许多新生往往会被这个问题困扰,感到烦恼,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更易发生不适应,导致学习“掉链子”。“如果新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内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就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昏脑涨,入睡困难等现象。重则会诱发心理疾病。”

  专家指出,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等三个方面。对此,教师与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这一阶段孩子的成长,在入学教育方面要做到位,使孩子尽快适应角色由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转变,身心健康投入新的学习环境。

  人际交往障碍造成心理偏异

  15岁的刚强家境优越,父母有求必应,从小养成了自私、冷漠的性格,导致同学中没有一个知心好友。今年,他升入省城一所示范高中后,有一次班里打扫卫生,老师让他和几位学习好的同学留下帮忙,他怒气冲冲质问老师:“凭什么好学生就该多干活?”言罢扬长而去。此后,本就独来独往的刚强更加孤立。近段时间,他出现了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的现象,并开始频频逃学,进而离家出走。

  “这个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家庭教育过分溺爱导致的结果。”彭超英说,“"社会化"程度不够,考虑问题只从 "本我"出发,不会关爱他人,也不懂得责任感,这是众多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出现的不良倾向。”

  “现在的独生子女不少性格"太独",对于健康成长大为不利。”李俊芳说,“自我意识确立不好,不懂得感恩与付出,人为造成很多人际交往障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中学校园里,独生子女不会和老师、同学友善相处,导致形成不良人际关系的并非个案。如此现状,会使学生形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还有的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

  究其根源,家庭教育失当成为主要原因。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简单、粗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胆怯的性格;有的父母关系不和,对孩子心理伤害很大,他们有可能变得抑郁、敌视;还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意愿,替孩子做主上兴趣班、报志愿,使孩子内心苦闷,备感压抑……

  “现在许多父母并不称职,真应该好好培训后再领上岗证书。”彭超英感叹,“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孩子成长出现问题,父母难辞其咎。”

  青春期疏导不利易成叛逆期

  14岁的力超自从上中学后,情绪越来越难以捉摸,脾气也越来越大,只要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爸爸妈妈怎么说都没用,如果说话的语气重一点,他就发脾气。有一次,和妈妈为点小事拌了几句嘴,竟然离家出走了。“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父母每天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怎么这么让人不省心!”力超的妈妈很是无奈。

  心理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属于青春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形成,与青春期家长与学校教育方式不当有直接关系,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处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讽刺、挖苦、体罚等,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孩子找不到良策去排解这种不断积蓄的压力时,便会产生逆反心理。

  青春期是人由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方面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而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导致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12下一页尾页

  李俊芳说,如何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重要。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尊重、赏识和信任,要引导孩子在情绪、行为、个性等方面正确发展。

  不可回避的是,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异性同学之间更易于产生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心理专家认为,一定要注意把握恰当的尺度,避免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既要反对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又要注意“男女有别”的客观事实,要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分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现实中,仍有众多老师和家长“谈早恋色变”。李俊芳认为,这种心态并不正确。其实对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当交往不仅应该允许,而且是有益的,关键是一定要让孩子正确把握自己,做到自信、自尊、自重,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首页上一页12

孩子心里有多少沟壑纵横相关文章:

那些看A片的女大学生们!11-23

性爱目光的位移挑逗之策11-23

一个处女的性幻想自白11-23

盲目封杀早恋容易制造同性恋11-23

大学生“校园浪漫曲”的必然性!11-23

性幻想是自淫行为吗?11-23

强化孩子性角色,预防性变态11-23

少女,那迟迟未到的性感觉!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