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病了。他们卧床不起,情绪沮丧,甚至崩溃和自杀。他们需要依靠安眠药、镇静剂和抗抑郁药来抵御这个悄然袭来的“灰色杀手”。这就是“21世纪最流行的情绪疾病”—抑郁症。
6.87%的人患病,62.9%的患者不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它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早在18世纪中叶,人类就知道存在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病。随着人类对这类疾病认识的加深,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修改了健康的定义,认为“健康”必须是一个人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国际社会对健康标准的重新认识已经延伸到临床医学领域。目前美国的一些医院已开始实行躯体专家、心理专家、社会学专家同时为一个人看病的接诊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种信息的不断传入,中国逐渐意识到抑郁症的存在。2003年,专家采用国际通行标准,组织进行了一次“北京市抑郁障碍社区流行病学调查”。这项调查现在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最可信赖的抑郁症调查。在北京市,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也就是一生中得过一次抑郁症的为6.87%;时点患病率,也就是调查时正患抑郁症的为3.31%。但是,国内抑郁症就诊率却不高。抑郁障碍患者从未就医者高达62.9%,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抑郁自杀率
国内一项针对自杀和自杀未遂现象的调查表明,6成的自杀死亡者和4成的自杀未遂者患有精神障碍。在各种精神障碍中,抑郁症数量居第一位。也就是说,在自杀的各种原因中,抑郁症是罪魁祸首。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自杀,一般是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中国恰恰相反。在农村,青年女性自杀的数量几乎是城市女青年的5倍。专家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主流文化仍是男权文化,被覆盖在“男女平等”的表皮下面。我们的文化、制度、法律设计对于女性权益的保护,与西方发达社会相比,至少落后了100年。而农村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加上唾手可得的剧毒农药,让患有抑郁症的妇女更容易自杀。
高校:23.66%的抑郁症患病率
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由家长陪读在京城已不鲜见,而连年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更成为象牙塔内的噩梦。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北京地区高校学生自杀身亡的有19名,2005年15名,2006年9名。导致很多大学生自杀的元凶就是抑郁症。
另一个调查更让人对大学生的精神状况担忧。2006年12月,北京市团市委和学联共同推出的报告显示,北京地区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达到了23.66%。
主因
“现代社会日益加剧且无孔不入的竞争机制,是抑郁流行的原因之一。”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由于传媒的力量,使得尽管比尔·盖茨与我们远隔重洋,但他的富裕程度却无人不知;使得超女们的成功也时时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各种诱惑成为当今社会随处可见的浮躁心态的成因,浮躁程度的加深则演变为焦虑和抑郁。
科技进步使工作失去了边界,是抑郁流行的另一个原因。各种通讯手段,如手机、电子邮件、QQ等随时随地可以找到你,并把你和工作联系起来。另外,工作已经不像传统工业的生产线那样明确,更不像计划经济下一张报纸一杯茶那样悠闲,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21世纪的工作是一种智力工作,人们甚至不知道工作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从业者对自己工作的掌控水平在下降,但老板对绩效的要求却在提高。于是,太多的人感到身心耗竭。
2006年,美国《财富》杂志对中国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做过一个调查。被调查者中,觉得自己压力过大的人超过70%,20%的人出现明显的“职业耗竭”。
发达国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经过了很长的过渡期。而中国却是“啪”的一声就跨入了高速旋转的现代社会,从国家到个人准备都不是很充分。
社会和个人的准备不足还表现在人们对收入差距拉大的焦虑,对法制不健全的焦虑,对公共安全和社会变迁的焦虑。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存在社会“断裂”与“失衡”,这正是抑郁这种社会病在中国蔓延的深层原因。
而大学生们成为抑郁症高发群体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学生生活在比较与落差中。学生中的“贵族”对贫困生是一种“比较”;女生楼前排队的高级轿车对没车“理睬”的女生是一种“比较”;同居的俊男靓女对单身汉们是一种“比较”;而更为现实的就业“比较”更让许多学生变得或自卑,或功利,或者干脆失去了对社会公正的感觉。“8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依赖、自尊、敏感和特立独行等性格特征,更让他们对“比较”结果的反应强烈。
附
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对大多数活动失去兴趣;体重或食欲发生变化;睡眠不好;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怒;疲劳感;内疚、无价值感或无助感;集中注意力困难、记忆困难或犹豫不决;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好……
如果你在过去两周或更长时间内同时存在上述几个症状,最好立即去看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不要再拖。
性对青春期男女的困扰11-23
戒除手淫的健康方法11-23
青春期少女的性生活有哪些影响11-23
女孩如何防御侵害永享健康11-23
青春期性教育应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11-23
“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11-23
少女如何打消男友性爱的念头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