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早恋的10种信号:
(1)变得特别爱打扮,注意修饰自己,在某个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
(2)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愿和父母多说话。
(4)在家坐不住,经常找借口外出,瞒着父母在公园、歌厅等场所,有时还说谎。
(5)放学回家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呆在一边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
(6)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不安,做事无耐心。
(7)突然对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电影、电视感兴趣。
(8)突然喜欢谈论男女之间的事。
(9)背着家长偷偷写信,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
(10)常有异性打来电话,经常与某一异性交往。
早恋的特点:
朦胧性 青少年对于早恋发展的结局并不明确,早恋的青少年仅仅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家庭的组建、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矛盾性 早恋的青少年其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欢的异性接触,又害怕被父母发现。可以说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是并存的。对于暗恋的早恋者而言,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是否向爱慕者宣示爱意(表白)的矛盾。变异性 友情是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因为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关系一般都难以持久。 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极其隐蔽,通过书信、电话或者网络等传递感情,进行秘密的私下沟通和感情交流,家长和老师难以发现,但也有青少年会公开他们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
早恋的类型:
1.爱慕型 这类青少年是由于互相之间对对方的爱慕而产生的早恋现象。这类早恋十分常见,而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下面3类:
(1)仪表型 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也是最常见,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
(2)专长型 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早恋。
(3)品性型 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这相对维持比较持久。
2.好奇型 因为对异性留有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性意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会产生对异性身体、生活、心理和对自己态度的好奇,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容易产生性冲动,从而对异性保持一种敏感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结交异性朋友。
3.模仿型 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4.从众型 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
5.愉悦型 青春期男女之间作为同学甚至同桌,由于较多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会对对方产生更为细致和透彻的理解,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早恋。这也是“同班恋”甚至“同桌恋”的重要原因。
6.补偿型 一些青少年由于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是自己自尊遭到损害,往往会找异性交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谋求补偿。这类早恋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深入发展。
7.逆反型 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两性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
8.病理型 在当代社会,营养条件优越,容易造成的营养过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种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遗传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变态心理。这是诱发青少年早恋的主要客观因素。
早恋实际上不能用错与对来恒量它。因为在这方面来说,错于对实际上并不是那以的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早恋。据统计在学校发生过恋爱的男女生占98%的比例。早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连带关系,是可以控制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给给予自己的孩子一定的空间。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不干涉她们的自由。这个时候就非常有必要去传授给孩子一定的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培养正确的恋爱观,价值观!
别让床帘隔断了大学友谊11-24
青少年心理治疗家庭是关键11-24
青春期男性走对你的第一步11-24
家教不当易引发孩子“心病”11-24
调节青少年厌学心理改变心理健康11-24
少女的性心理发展阶段11-24
青少年首次性冲动在14-16岁11-24
孝順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