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又一批大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各大学校里一时人声鼎沸。与十年前大学生报到时相比,现在的报到大军里除了学生外,还有一支家长大军。他们怀着喜悦和担忧的心情为成年的孩子打理着一切手续,从行李托运、签名报到、到打扫卫生。有的家长甚至请了小时工来帮忙。但看上去父母的爱没帮上什么忙,开学不久学子们就出现了心理问题,心烦意乱、自信丧失……心理专家把大学新生的这些不适反应称为“心理断乳”反应。
巨大落差让大学新生深感不适
这次“断乳”不是人生经历中的第一次,但跟幼儿期真正的“断乳”比起来,同样会给人造成巨大的不适应感。婴儿时期的“断乳”是个体饮食习惯的全面调整,由单一的丰富营养源母乳变成自己去摄取各种营养。母乳虽好,但个体必须忍痛断掉,因为母亲不能永远跟随。
进入大学的高中生,许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种对父母的心理依赖关系被切断,如同小时候的“断乳”,而且内涵更丰富。这次“断乳”是青年人在生活、学习、心理、社会等方面全方位的调整和变化。许多父母过分宠爱孩子,没有提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误以为爱可以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往往加剧了孩子的“第二次断乳反应”。
升入大学后,学生能感到明显的变化:与以前的中小学比起来,大学的文化模式有一个巨大的转变。中小学的行为准则是听老师的话,做题有标准答案,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内容相对固定,学生的衣、食、住、用都有人代劳。考上大学的孩子在中小学的班级里基本都是佼佼者,周围很多赞许的目光将他们包围……但到了大学,这些都变了,没有老师具体地告诉你该看什么书,该做什么题,也很少有人督促和检查,生活各个方面都要自己来操心,自己对自己负责。可能不再是优秀者,同宿舍的同学还可能会出现摩擦,这些都冲击着大一新生的感受。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学生最初的适应与调整能力会影响整个大学的生活,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过好断乳期对大一新生来说非常重要。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性智力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高考是最权威的“指挥棒”,在很小的时候,孩子们就接受了这样的人生设计:先千方百计上个好小学,进而再上个好中学,最后经过鏖战再考上好大学,惟一的标准就是分数一定要高,至于孩子的喜好、兴趣、自主性与社会适应能力,都被忽视了。家长和教师还都相信“分数才是硬道理,别的都太虚”。所以孩子到了大学后,当初的目标实现了,但更加明确的目标还没发现,以往被掩盖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生活上的烦恼、学习上的忧愁都接踵而至,如果得不到疏导,最终就会爆发。
大学新生的心理断乳期问题,在国外早就受到高度关注。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斯滕伯格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是培养了学生分析性智力的一部分,而对于人生发展更加重要的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却大大不够,所以才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那些成功人士不仅具备这三种能力,还会思考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有效地使用这些能力。
多点耐心和勇敢
心理专家建议,大学生都是同龄人,经历简单而相似,要怀着一颗开放的心灵,接纳同学,进入同学圈子,从而找到归属感,消除孤独感和空洞感。
对于失落感,要辩证看待,身边有优秀的人可以学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当然,你仍然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到优越感,比如单科第一,当协会会长。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激励,做事不怕失败,失败正好帮助调整方向。还要养成不拖延的习惯,以前做事有师长催促,现在要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抛开自哀自怜,多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在与同学互动中,逐渐培养起健全、独立的个性。
青春期,那一抹淡淡的“诱惑”11-23
青春期的性发育11-23
大学恋爱心理学11-23
青春期:手淫心理分析11-23
女孩爱幻想!被强暴?11-23
恋爱分分合合,是逃避责任11-23
年轻人最好奇的性问题11-23
女学生:考得好干得好不如早点嫁得好11-23